【基層醫療】議員倡訂登記家庭醫生KPI 康健中心營運者冀港府助採購服務

社會

發布時間: 2022/10/23 19:15

最後更新: 2022/10/23 22:43

分享:

分享:

葵青地區康健中心今(23日)舉行研討會。(曾耀輝攝)

港府大力發展基層醫療,葵青地區康健中心昨舉行相關研討會,有講者認為,本港過去30多年來未能成功發展基層醫療,在於醫管局能提供廉價一條龍服務;又指做好基層醫療必需要有醫療融資,料需時至少5至10年。

另有議員倡訂立登記家庭醫生關鍵績效指標(KPI);及有康健中心營運者冀港府為康健中心採購服務,及統一各中心醫護薪酬,免惡性競爭。

《施政報告》提及今年內將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及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統籌公私營協助,以發展基層醫療。本港首間地區康健中心,營運3年的葵青康健中心今舉辦「基層醫療服務研討會2022」,討論基層醫療的發展路向。

港大醫學院首位女院長、內科學系榮休教授楊紫芝表示,早在90年代已知香港需要基層醫療,而今日香港人口老化及慢性疾病增加,基層醫療需求更甚,「除治療,也要預防疾病」。她認為,做好基層醫療難處包括港人習慣事無大小到急症室求醫及財政問題,「好多好好的藥都好貴,政府要負擔哂定市民分擔呢?」她認為必須要有良好統籌機構,讓家庭醫生及專科醫生合作,及提升市民對家庭醫生信任。

曾任醫管局主席的葵青安全社區及健康城市協會顧問委員會主席梁智鴻認為,本港過去30多年來未能成功發展基層醫療,在於醫管局能提供廉價一條龍服務,包括治療及多個月藥物;他解釋基層醫療如地區康健中心除了實行會員制,收費亦較昂貴,及不設一條龍服務,實在難以與醫管局競爭。

九龍西醫院聯網總監、瑪嘉烈醫院及北大嶼山醫院行政總監羅振邦表示,院內不少個案均可轉介至社區,但相信本港做好基層醫療或需時至少5至10年。他認為發展基層醫療必須要有醫療融資,「令基層醫療平過接受專科服務」;以及為市民建立對基層醫療的信心及信任,他形容本港專科發展很快,「反觀基層醫療係慢」,「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應提升家庭醫生能力,「除了傷風感冒,亦可處理一些複雜慢性病」,建立成功例子,「要有亮點確立基層醫療有好好outcome」。

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李國棟認為,本港醫生均要做好培訓,明白家庭醫學概念,他解釋家庭醫學最重要是建立醫患關係,讓市民完全相信其家庭醫生,「親密到好似係家庭一部分」;他又指醫生亦應了解社區服務,如地區康健中心、長者服務中心及外展服務的角色。

立法會醫療䘙生界議員林哲玄贊成一人一家庭醫生,倡港府訂立KPI,「如慢性病患者短期一年有幾多百分比登記了家庭醫生?醫管局專科新症及舊症比例1比9可否變成1比4?」,並建議專科醫生每次為病人診症後均呼籲病人,情況穩定後可看家庭醫生;及當做好基層醫療後,可於公院內設置地區康健中心辦公室,為病人安排出院後到住所附近作跟進治療。

林提到應發展社區藥劑師,因可在社區提供臨床藥劑服務,跟進病人服藥情況,他建議醫管局可只給病人一個月藥物,並安排病人到社區藥房取其後藥物,「每月有幾萬個案,包保社區藥劑師有生意做,只要將工作擺出來一定有人做,有競爭就會提高水準」;亦可讓家庭醫生為糖尿病患者抽血,「抽完送回政府,有個服務費俾番佢。」

地區康健中心總監、醫務䘙生局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胡仰基認為,康健中心負責掌握地區民情,舉例葵青康健中心有2萬多會員,需知道當中多少人未接種疫苗, 又直言康健中心難以提供所有服務,須要與社區連繫、採購服務,「未來要想點樣同私家醫生合作更好」。

葵青安全社區及健康城市協會主席周奕希坦言,靠中心力量難以與私家醫生合作,冀港府統一為康健中心採購服務,「唔洗中心各自花力再做」,讓地區康健中心可聯絡跨區醫生,轉介市民時更方便,「變成無區域性,例如有葵青區居民係中環番工」;他又冀港府統一地區中心醫護薪金,「可以方便請人,唔好做太大競爭」。

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hket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記者:鄧凱文